出处:《医旨绪余》
处方:大瓜蒌一枚,重一、二两,连皮捣烂,加甘草二钱,红花五分
要点:为带状疱疹之专方。
医案参考:
附:原文
胁痛
余弟于六月赴邑,途行受热且过劳,性多躁暴,忽左胁痛,皮肤上一片红如碗大,发水泡疮三五点,脉七至而弦,夜重于昼。医作肝经郁火,治之以黄连、青皮、香附、川芎、柴胡之类。进一服,其夜痛极且增热,次早看之,其皮肤上红大如盘,水泡疮又加至三十余粒。
医教以白矾研末,井水调敷,仍于前方加青黛、龙胆草进之。其夜痛苦不已,叫号之声彻于四邻,胁中痛如钩摘之状,次早观之,其红已及半身矣,水泡疮又增至百数。予心甚不怿,乃载归以询先师黄古潭先生。先生观脉案药方,哂曰:切脉认证则审矣,制药定方则未也。
夫用药如用兵,知己知彼,百战百胜。今病势有烧眉之急,叠卵之危,岂可执寻常泻肝之剂正治耶?是谓驱羊搏虎矣。且苦寒之药,愈资其燥,以故病转增剧。水泡发于外者,肝郁既久,不得发越,乃侮其所不胜,故皮腠为之溃也,至于自焚即死矣,可惧之甚。
为定一方,以大瓜蒌一枚,重一二两者,连皮捣烂,加粉草二钱,红花五分,戌时进药,少顷就得睡,至子丑时方醒,问之,已不痛矣。乃索食,予禁止之,思邪火未尽退也,急煎药渣与之。又睡至天明时,微利一度,复睡至辰时,起视,皮肤之红皆已冰释,而水泡疮也尽敛矣,后亦不服他药。
夫病重三日,饮食不进,呻吟不辍口,一剂而愈,真可谓之神矣。
夫瓜蒌味甘寒,经云泻其肝者缓其中,且其为物,柔而滑润,于郁不逆,甘缓润下,又如油之洗物,未尝不洁。考之本草,瓜蒌能治插胁之痛,盖为其缓中润燥以至于流通,故痛自然止也。
邹孟城说:余得此方,喜不自禁,盖“医家之病,病道少”。为医者能多一治病法门,则病家少一份痛苦……未几,疱疹流行,余于数日内接治五六人,无论证之轻重,皆以上方加板蓝根15g,唯全瓜蒌不用如许之多,改为重者30g,轻者15g,中者21~24g,其收效之速,“真可谓之神矣”。轻者二三日,重者四五日,率皆痊可。
后凡遇此证者,概以此方投之,无一例不效者。余所治病例中,病灶面积最大者几达胸部之半,理疗一月未愈,服上方一周即退净。而其得效之迟速,与瓜蒌用量极有关系,故凡体质壮实者,瓜蒌用量宜适当加重,药后若轻泻一两次,则见效尤速……关于甘草,余有时仅用3g,同样有效,而红花每以1.5g为率,并不多用,而屡收捷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