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黄煌老师经验
处方:赤芍30 石斛30 丹参30 牛膝30
主治:糖尿病足、糖尿病肾病、糖尿症眼底病变、下肢静脉血栓、丹毒、下肢骨折等引起的腰痛无力、下肢疼痛、麻木、抽筋、浮肿等。
要点:下肢无力、疼痛、麻木、抽筋等。
以下为黄煌老师的描述:
我重点说说本人的经验方四味健步汤。该方由芍药、怀牛膝、丹参、石斛组成。主要用来治疗下肢疼痛为特征的瘀血性疾病,其作用部位以血管为主。许多糖尿病的并发症,如糖尿病足、糖尿病肾病、静脉血栓形成等经常有应用的机会。本方中的这些药物,大多是古代用于治疗腰腿痛或步履乏力的药物。芍药是经方芍药甘草汤的主要药物,《伤寒论》用芍药甘草汤来治疗“脚挛急”,说药后“其脚即伸”。有趣的是,《朱氏集验方》将此方治疗不能走路,改方名“去杖汤”。《神农本草经》也说芍药“除血痹”,血痹,都是有疼痛。怀牛膝,《神农本草经》说得更清楚,说“主寒湿痿痹,四肢拘挛,膝痛不可屈伸”,唐宋方中多用来治疗腰膝酸软。还有石斛,古代多用来治疗脚弱腰痛的病症。比如《外台秘要》记载的生石斛酒,用生石斛三斤,牛膝一斤,杜仲八两,丹参八两,生地黄三升,泡酒,用于治疗风痹脚弱,腰胯疼冷。《辨证录》有一方,名石斛玄参汤,用石斛一两,玄参二钱,水煎服,治疗胃火上冲,心中烦闷,怔忡惊悸,久则成痿,两足无力,不能步履。现在看来,这些脚弱腰痛的病症,大多是糖尿病引起的,也有的是静脉血栓之类的疾病。经过一段时间临床验证,发现此方效果很好,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麻木抽筋浮肿等症状的缓解,有些患者居高不下的血压也能有所下降,有些患者多年困扰的便秘也能解决。方中的芍药,有赤白芍药两种,习惯认为,白芍以养血柔肝为主,用于肌肉痉挛性疾病为主。赤芍以活血化淤为主,用于舌质暗紫,或血液粘稠者较多。我临床往往赤芍白芍一起用,用量根据病情调整。如果疼痛剧烈者,大便干结者,芍药的总量可以达到120。牛膝,有川牛膝、怀牛膝两种饮片,根据习惯,怀牛膝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,所以,对于腰痛脚弱者,用怀牛膝比较好,量可以用至100克。
以下为包医生的观点:
四味健步汤是恩师黄煌先生的经验方,具有滋阴生津,活血止痛等传统功效,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,修复下肢血管、神经的损害;适用于以腰膝无力、下肢抽筋,疼痛、麻木等为表现特征的糖尿病足、糖尿病肾病、下肢静脉血栓等疾病。此方药物虽少,然组成精妙,药物效用不一,简述如下。
石斛修复的是神经血管。
四味健步汤的主要药物是石斛,研究发现石斛的药物成分-石斛多糖,不仅能降血糖,还能修复、保护、减缓糖尿病引发的神经、血管等多系统的损害。恩师黄煌先生用此方时,石斛的用量从30g起步,采用先煎、久煎方法,以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释放。
芍药的作用靶点在肌肉。
芍药能缓急,能促使痉挛的肌肉放松;芍药能止痛,《神农本草经》谓芍药“主邪气腹痛…止痛”;故而其所主的疼痛,以痉挛性疼痛为主,在下肢多见,即俗语“小腿抽筋”。《伤寒论》中芍药甘草汤是治疗脚挛急的专方。根据张仲景的用药习惯,止痛时的芍药用量要大,恩师黄煌先生的临床常用量也是30g以上。我在临床也常用芍药甘草汤原方治疗小腿抽筋,疗效确切。【包医生用经方】痛起来要命的腿抽筋,要用这张经方!
牛膝的作用部位在下肢。
牛膝有行血逐瘀的功效。传统的经验认为,牛膝能引药下行,是否真有此机理,有待研究证明。但临床经验提示,牛膝的确是下肢疼痛的专药,既能用于腰腿酸痛、足膝痿软等下肢关节肌肉疾病,也常用于下肢足部血管的疾患,如脱疽(血栓闭塞性脉管炎),有良好的效果。对牛膝有如此不可或缺之功效,有学者赞誉:“筋骨痛风在下或在腰腿间,必兼之而勿缺”。
丹参的作用机制是促循环。
丹参能改善血液循环,擅长治疗风湿痹阻经络导致的腰腿冷痛。丹参还能强健下肢,丹参在民间被喻为“奔马草”,是下肢痿软无力的患者,在服用丹参后双腿气力倍增,甚至可以追逐奔马。据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记载,用丹参浸酒服用,可治风软脚(这是下肢筋脉弛缓、肌肉萎缩导致酸软无力或不能运动的一种病症,类似现代临床糖尿病并发下肢周围神经病变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