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丹溪心法

原文: 明.《普济方》引载:“胃苓散,出《大全良方》,治夏秋之间,脾胃伤冷,水谷不分,泄泻不止。亦治男子。上合称五苓散、平胃散,姜、枣煎,空心服。”元·朱丹溪《丹溪心法》改以汤剂,名为“胃苓汤”。

处方:苍术、陈皮、厚朴、茯苓、猪苓、泽泻、官桂、白术、甘草 等量加生姜 红枣

分析:本方系平胃散与五苓散之合方故名。方中平胃散,燥湿健脾,消食导滞;五苓散利水祛湿止泻。二方相合,适用更广,脾胃调和,饮食不积,则诸病悉愈。(医砭)

主治:中暑傷濕、停飲挾食、腹痛泄瀉、小便不利、舌苔白膩而厚、脈浮滑或濡緩。

要点:湿胜造成的腹泻

观点:

  1. 江鸿儒:临床上多用胃苓汤酒前酒后解酒。肠胃型感冒用姜汤冲服,立效。
  2. 陈鹤:五苓散加平胃散变成胃苓汤后,止泻力道明显增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