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 6 月, 2024

辨证论治可废否?

最近肖相如老师的《“辨证论治”是无方可用的无奈之举》以及《特异性方证是医学的最高境界》的一系列文章,引起了中医界的探讨。我也就此谈一下自己的观点。

辨证论治包含了很多辩证方法,主要的有八纲辨证、六经辩证、脏腑辩证等等。而脏腑辩证是目前中国医学界的主流方法,故而我们才会常听到什么脾虚,肾虚,心肾不交,肝火旺等等代表脏腑辩证结果的诊断结论。在我看来,这种脏腑辩证方法虽然是目前最主流的中医看病开方的方法,也是在中药临床中效果最差的辩证方法,也是把中医变成慢郎中的罪魁祸首。因为我们生造了一堆经典中没有的概念和连接,然后用脑子当中的思维想象去看病,甚至于很多所谓的名家也都是这么看病,身体乏力就是气虚用黄芪党参、失眠就不离酸枣仁、容易情绪激动就是肝的问题、巅顶头痛就用吴茱萸、如果是腿脚的毛病就加个牛膝引药力下行。按这些方式去组方就是最简单的加减乘除,说实话比西医高明不到哪里去。这也是一条中医的必亡之路。可惜,我们的主流中医界在这方面的反省的声音一直不够。肖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好,希望引起医界同仁的共同思考。

那是不是因此辨证论治就应该废掉呢?这涉及到我们怎么理解看病的问题。中医看病其实是一个求道的过程。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体,在其中疾病的实相只有一个,医生也是凡人,怎么才能清楚地获取造物主的机密?此时医者只有把自己的思维推到一个足够高的高度,让自己的心合于经典,才可能合于医道,治病救人。

辩证论治其实是看清疾病,获取疾病真相的非常重要的阶梯。如果辩证论证是论阴阳,论虚实寒热表里,论六经所代表的气血变化,那么它的实质就是伤寒论的“病脉证治”的部分呈现,应该成为中医治病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这也是经方大家胡希恕老先生强调的八纲辨证、六经辩证,并进一步提出方证是辩证的尖端这样的提法。就是为了用“方证”搭起通到真相的最后一步台阶。胡老的“方证”的基础功力是根植在传统阴阳学说基础上开花结果的,跟其继承人直接把六经方证当成“工具”去使用,是有本质区别的。胡老辨阴阳主要是通过症候问诊,脉诊。

日本人的汉方医学,我认为是在各类摒弃传统中医阴阳套路去解构伤寒论的最高水准。但是其取效的内核,还是把阴阳虚实寒热六经等用另外一种方式—“腹诊”还原呈现了。

现在国内也有通过舌诊来呈现还原的尝试和努力。无论水平之高低,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,这些方法不是靠想象抽象或推理出来的,所有的有效信息是来自于患者不同角度的直接呈现。这种直接呈现是从因直接通达果的。因就是得了病的这个人,果就是正确治疗方法。换句话说,它的语境是“看明白了这个病就等于知道了就该用这个方法治”。我认为这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。

肖相如老师也强调需要获取最直接有效的信息。他把其归结为特异性方证。但这个时候就出大问题了。比如,肖老师总结说呕而发热就是用小柴胡汤的特异性方证,它所揭示的是正气和邪气都不足而引起发热的特异特征,所以正气不足的发热,小柴胡汤主之。进一步推至慢性肾衰合并发烧者,其特特征也是正气不足的发热,故而可以说:慢性肾衰合并发烧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

这是何其荒谬的推理。

Published @6 6 月, 2024 | Author Max Ma | TCMDrMa All Rights Reserved

Leave A Comment

Subscribe to the newsletter

Fames amet, amet elit nulla tellus, arcu.